公司新闻
“国进民退”又回来了:前4月民间投资增速只有国企的一半!
发布日期 : 2017/6/15 12:56:17 浏览次数 :

 今年3月,坊间热火朝天讨论“45万亿投资”,本文为当时的内部探讨文,略有删改。

  民间投资在今年一季度明显提速,但比国企投资仍然慢半拍,而且,到4月份,又开始有掉头向下的迹象。

  今年前4月,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3.8%,民间投资只有这个数值的一半:6.9%。

  看三张图:

  之前说过,今年大概率会撸起袖子干基建。因为楼市过热了,外贸到头了。

  但是……45万亿算球。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会奔70万亿。

  《**时报》记者统计,到2月17日,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,数字相加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,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,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。”

  大周末的,看到这新闻,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
  45万亿是什么概念?中国2015年末总人口为13.75亿,相当于有人要求不论男女老少每个中国人都要拿出3.3万元来投资;全世界人口70亿人,相当于全球每个人投资6400元……

  什么项目能撑起来这么大的投资呢?

  当然是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地铁等无数的“铁公机”项目,我们这10多年来不一直都这么搞么?2008年的“4万亿”投资造成中国债务飙升、房价飙升的爆炸性隐患一直还在,难道,为了纪念那个4万亿,2017年干脆来个40万亿?

  一则大惊小怪的新闻。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已到60万亿。

  2015年之前的十年,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没低过10个点。2009-2014 年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长率约18%。

  但是2015年,降到了10个点;

  2016年,降到了8.1个点。首次破十。

  这两年还是在房地产勇挑大梁的形势下达到的增速。

  形势比较严峻,放水迫在眉睫。

  问题是去年银行放水12.65万亿,也不算少。关键是一半钱都给居民加杠杆买房子了。

  房子的水龙头正在堵住。今年要给企业,基建产业链的企业,基建产业链企业中的国企,放水了。

  房地产和基建的跷跷板模式。一种看起来不难的保增长模式。

  但是现在的投资大都已经陷入无效投资模式。砸下去的钱转化不出产出和利润,要靠借新还旧维系。

  企业,尤其是民企,没有利润了。消费不振,出口不兴,产能过剩。这时候再怎么铺设连接,也没法刺激出有效的增量产出。反而因为钱太多推高土地和人工成本增加民企的负担。

  2016年开始,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。2016年仅增长3个点,严重脱离整体增速。

  这个是最要命的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整体的60%以上。

  克强总理去年专门开会问咋回事。

 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解释:

  制造业的投资不佳是拖累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。民间投资中50%左右是制造业投资,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,而制造业因为产能过剩,导致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,因此企业投资意愿不强,制造业目前增速仅为3.3%。

  民企根本没心情回应。既然政府、地产和资本的生意好做,都在往这个方向跑。一部分转互联网。一部分直接转坑蒙拐骗型服务业。

  到今年一季度,民企投资开始回升,增速达到7.7%,虽然明显低于国企增速,还是回升了。

  但前4月的统计数据出来,又开始两极分化: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为13.8%(见前图),民间投资增速只有6.9%,民企刚好是国企的一半!

  不管是投向基建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,还是投向新兴产业的,最后如果没有实际产出和回报,都会累积大量没有偿付能力的债务。

  民企和国企不同,国企有金融上的兜底,但民企没有,所以民企从2016年出现了主动收缩的迹象。

  如果民企学国企一路高杠杆扩张下去,会像当年温州一样,从民间资金链断裂开始一场债务危机。

  总之,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,“国进民退”又回来了。


上一篇:民间投资活力减弱了吗

下一篇 :扩大民间投资成各地政策重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