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名僧宋厓《瓶梅水仙图》赏析

阅读:696 时间:2014/6/26 来源: admin
导读:

诗画僧宋厓,名启祥,字梦绿,号野蚕,合肥人。清代中期河南开封相国寺僧。法讳不详,以号行。本习儒业,屡试不第,中年出家学佛。工诗善文,其诗清隽超拔,不作凡俗语。又能画,所写兰竹亦潇洒有致,人争宝之,是一个性喜漫游、行脚四方、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诗画僧人,大德方丈住持。他自称如一条野蚕,处处山林可栖,处处桑柘可食。人之渐老,乃居山住静,别有一翻滋味。诗多怨愤思子之作,为僧或面壁独坐数日不食,或于荒郊野外长啸歌泣。诗作结集为《梦绿诗钞》,《中国历代名僧诗选》等收有其诗歌作品。

宋厓在清代文学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诗如白居易,画如唐伯虎,有“江上狂徒”之誉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书画文章妙天下,思想超脱,作品个性显著。奇气超伦,挥洒纵横绝尘。惜传世墨迹不多,世所珍贵。除兰竹潇洒有致,人所保重外,山水更珍贵无比,今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的《瓶梅水仙图》(见图)就是他的作品。

《瓶梅水仙图》,纵97厘米,横51厘米,纸本,水墨画,上写瓶梅和水仙盆景各一。瓶为梅瓶,小口小底,丰肩瘦身,清秀挺拔,亭亭玉立。瓶内插有墨梅一枝,疏花瘦枝,遒劲奔放,清疏潇逸达到极致。而水仙为长条形矮脚水仙盆景,上有秀石一块和水仙两束。其中秀石瘦硬剔透,位于正中;两边各有一束冰肌玉骨、含香凝素的水仙。水仙配石,使画面严谨,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思,给人一种洁净潇洒,清新拔俗的韵致。此图以没骨法写瓶梅,浓墨写干,淡墨写枝,圈花点蕊,苍劲奇崛,法度井然,表现了梅花疏枝横斜、劲瘦清逸的性格,具有一种古拙、奔放、冷逸的韵味。而瓶先用淡墨勾出轮廓,再用灵活的水墨点润,为增强梅瓶的玲珑剔透感,画家有意大量留白。特别是采取了夸张的手法,把梅瓶画得又瘦又高,以此衬托梅花的冷逸清瘦,增添了艺术气氛。在水仙的画法上,此图采用双勾画法,浓墨勾叶,淡墨填色。用笔精细,线条刚中见柔,笔致清嘉松秀,水墨鲜活,表现出水仙的婀娜多姿。而花用淡墨勾写,浓墨点葩,花瓣则用留白表现,把水仙的迎风翻转和含香带露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而秀石采取皴染的手法,淡墨或勾或写,或染或皴,笔墨华滋,淋漓酣畅,表现了石之坚贞秀润。此图以梅花之清瘦对水仙之肥润,以梅瓶之高瘦对低矮之仙盆,对比强烈,相得益彰,给人以暗香浮动、冰清玉洁之感,是一幅匠心独运、别出心裁的作品。画上落款为“时乾隆三十三年画于古息中,江南宋厓。”此“乾隆三十三年”为1768年,“古息”为河南息县。下钤“厓”白文印,“雪斋□□”朱文印(有二字难辨)。

宋厓的生卒年月不详,但据此可作大致推测。现流传于世的《暗香梅花图轴》作于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落款上就有野蚕诗画的题词。跋恽寿平《飞蝶图卷》作于乾隆三十四年(1769),此《瓶梅水仙图》作于乾隆三十三年(1768),故乾隆中期是他艺术上最活跃的年代。史载他中年后方出家为僧,乾隆二十五年(1769)就用野蚕名字。因此,宋厓大致出生于雍正时期,而卒于乾隆后期的某个年头,一生历雍正、乾隆二朝,在诗歌和书画方面有突出成就。这幅作品是已发现的宋厓的第二件作品,故有着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。


  • 上一条新闻: 没有了

  • 下一条新闻: 没有了
  • 返回上级新闻
  •  

    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
    相关热词搜索:杰夫·昆斯回顾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