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雅典学院》:私货入画彰显人文精神

阅读:428 时间:2014/6/26 来源: admin
导读:

14到16世纪的意大利是人文主义的发源地,更是文艺复兴运动这场科学与艺术、思想与文化革命的发源地。意大利孕育着绘画艺术的日臻成熟,概括地讲就是追求人的价值:张开眼睛看人和看世界,绘画上出现了大量的肖像画和风景画。与此同时宗教题材也出现了世俗化倾向。

以拉斐尔·圣齐奥(Raphael Sazio)为代表的异教题材或裸体绘画是向中世纪禁欲主义的一种挑战。

拉斐尔曾为梵蒂冈宫绘制了一系列壁画,其中最为出色的是依据诗人德拉·欣雅杜尔的诗来配画的作品《雅典学院》(The School of Athens,又称《哲学》),这幅巨大的壁画创作于1509年到1511年间,纵279.4厘米,横617.2厘米。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,把古今不同时期的学者聚集于一堂。壁画虽为教皇邀请而绘,但拉斐尔巧妙地将人文主义情感注入其中,以回忆“黄金时代”的形式,表达对智慧和真理的无尽追求。

位于这个双边对称构图中心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,年长的柏拉图的形象来自于画家达·芬奇,他握着《蒂迈欧篇》,另一只手指向屋顶,代表着柏拉图关于理念的学说。年轻的亚里士多德手拿《伦理学》,另一只手指向地面,代表了他对物质的重视。

整个场景还描绘了一些其他人物:第欧根尼或者是苏格拉底横卧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面的台阶上;位于左下方的毕达哥拉斯拿着一块石板在演算;在右边的托勒密手持地球仪,欧几里得在他前面,正在用圆规在石板上画图。在壁画中拉斐尔以米开朗琪罗为原型描绘了哲学家赫拉克利特,他靠在前景的一块大理石柱上画着素描。有意思的是拉斐尔还“自恋地”将他自己的画像置入画面中,画右第二位即是。

拉斐尔的画作中每处细节都体现了细致的透视,每位学者都个性鲜明,神态鲜活。拉斐尔把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的艺术理想以形象化描绘出来。《雅典学院》构图宏伟,给人以庄重神圣之感,具有纪念碑般的意义,堪称壁画艺术中的登峰造极之作。

【小知识】

拉斐尔·圣齐奥(1483-1520)生于一个画师家庭,父亲是一位宫廷画师兼诗人。在拉斐尔之前,他们曾有过两个儿子,但都不幸夭折,所以拉斐尔出生以后,父母特别珍惜他,早晚祷告他健康成长,并以“天使”给他命名。(“拉斐尔”在意大利文中有天使之意)。后来父母早亡,由公爵将其抚养长大。1504年拉斐尔来到佛罗伦萨学习深造,在这里了解了达·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世界,创作了成名作《圣母的婚礼》,时年不满21岁。拉斐尔与达·芬奇和米开朗琪罗齐名,并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。1508年拉斐尔接受教皇的邀请来到罗马,创作了其著名的《雅典学院》。正在拉斐尔的艺术事业走向巅峰之时,却突然夭折,时日正值他三十七岁生日。


  • 上一条新闻: 没有了

  • 下一条新闻: 没有了
  • 返回上级新闻
  •  

    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
    相关热词搜索:杰夫·昆斯回顾展